搜我珍文>都市小说>我的苏联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军事政变
    谁都知道黄金是好东西,说谢洛夫一点不动心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他确实用不到钱,迟早是要回到苏联的谢洛夫,没有准备要做世界首富的理想,就算是敛财也是为了国家才会去这么做,脱离了克格勃的谢洛夫就算是有一座金山,也架不住有心人的算计。

    “将军,我们什么时候行动?”卢卡妮好奇的问道,“我们是配合阿布德将军么?”

    “卢卡妮,是不是还在发烧啊?我们过几天就回到埃及!这是苏丹国内他们自己的事情,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谢洛夫摸了一下卢卡妮的额头笑着说道。

    谢洛夫已经打定主意马上就会离开苏丹,剩下的事情由阿布德将军自己解决。要是他成功了,那非常好谢洛夫可以继续保持和他的友谊,如果是失败了,谢洛夫是不会承认自己见过他的。这种事情躲都躲不及他怎么会加入进去呢?

    相信阿布德将军只要成立军人政府,很快就会扩大和南部苏丹的内战,到时候谢洛夫手中的破烂就不愁没有销路,阿尔及利亚和苏丹两场战争足够消耗掉苏联庞大的废旧武器了,换回来的真金白银可以弥补一部分克格勃和国防部的开销。

    回到办事处的谢洛夫打点行程准备回到埃及,非洲的雨季已经快要开始了,再呆在苏丹无疑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办事处要加强警戒,如果遇到突然事件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这里是非洲,治安并不是很好!明白么?”

    临走之前谢洛夫还是要隐晦的提醒一下。办事处只有十几个人,任何一点动静都能让这些苏联人团灭,在绝对数量优势的本地人面前,就说是普通的办事人员,就算是苏联的捷尔任斯基师的战士也会被轻易地干掉。后世美国在索马里被伏击的时候,也没看出来特种部队多么厉害,照样被黑叔叔打的找不到北。

    “将军,我们都明白这点!驻埃及大使馆刚刚来了一个消息!将军要看看么?”办事处的同志带着惋惜的神色说道,“下个月初中国的同志将会来到莫斯科访问,届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很多国家的**领袖会出席。这是祖国的一场盛会!我们不在国内,不能见识到那种场面实在是太可惜了……”

    “哦?”谢洛夫接过电报扫了一眼,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就是记忆中那场世界**大会,东风压倒西风、核战也能取得最终胜利都是这次的大会上提出来的。就像苏丹办事处同志说的那样。确实蛮可惜的,这种社会主义国家的盛会可能一辈子都赶不上一次。

    “没关系,以后我们有的是机会见到更多的盛会!”谢洛夫拍着眼前这位同志的肩膀安慰道,谢洛夫又在这里呆了两天的时间,就开始启程离开了苏丹。

    不知道为什么在路上总是心不在焉,应该是被世界**大会的消息打乱了思绪,这次中国的访问,应该是苏联和中国关系的巅峰时刻了。记忆中中国再这次大会上发声,帮助苏联消除了匈牙利事件之后的负面影响,苏联也认可了中国社会主义阵营二号国家的地位。看起来局势向好的方面发展,但实际上的发展恰恰相反。再过两年苏联和中国的摩擦都会渐渐地浮出水面,这次的盛会更像是一个转折点。

    从在苏联醒来开始,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谢洛夫心中的一根刺,两国要是敌对的话,谢洛夫颇有种里外不是人的感觉。可以说四年来就算是睡觉他在梦中都在想着怎么才能让苏联和中国不要决裂。哪怕是保持着谨慎冷淡的和平,只要别出现珍宝岛这种事情也好。一旦真开始武装冲突就没有办法了。

    四年中谢洛夫做出过很多推演,最终都一个个全部放弃了。想要用常规手段解决中苏之间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能了,必须要跳出所谓的规则之外才能继续往下思考。

    苏联和中国的问题在于双方对彼此都深有忌惮,什么路线不同都不是最主要的,苏联害怕中国庞大的人口和越来越强的潜力,中国则是对苏联庞大的军事力量和老子党的作风不满。一个美国的威胁已经不能让中国和苏联保持枪口一致对外了。

    不能说这么多年的思考没有用,至少谢洛夫已经有了五层的把握,从中国周边的环境中找到了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谢洛夫只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只要到了那个时间点,就会突然出现往历史节点上加一把油,机会只有一次,是死是活听天由命了,要是处理的好的话,也许能冲散古巴导弹危机的失利阴影。

    十月底的时候谢洛夫一行人回到了阿斯旺军事基地,得到了苏联正在筹备俄历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纪念的活动,公立十一月二日,中国方面的领导人已经启程前往莫斯科的旅途中了,“相信不光光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报纸,就是西方的传媒也在关注莫斯科的动静!估计这么多国家的领导人在一起,那群资本主义的混账会吓一跳吧?那几天的报纸一定会非常精彩的,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了……”伊戈尔上校哈哈大笑的说道。

    “是啊!”谢洛夫眼睛提溜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会持续关注莫斯科的动静,其他方面都会松懈,这个时候应该是处于信息盲点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一个刚刚**还不到两年的第三世界边缘国家发生了军事政变,估计吸引不了任何媒体的注意,因为这些国家的媒体都在盯着莫斯科。

    利用一个大事掩盖另外一个事情的办法,谢洛夫在去年的匈牙利事件中就已经用过了,成功用苏伊士运河战争分流了媒体的注意力,又用美国大使馆的爆炸案,让西方的媒体注意力从匈牙利政府镇压人民的身上,转移到了缉拿凶手上。这两次谢洛夫的操作都十分成功,非常冒险但是收获却十分巨大。

    “伊戈尔,我刚刚回到基地有些累!晚上我们聊……”谢洛夫装作疲倦的样子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随后马上将卢卡妮找来,让她给苏丹办事处发报,告诉阿布德将军莫斯科准备召开世界**大会的消息,同时告诉他这个时候不会有任何国家注意到苏丹的情况。

    谢洛夫预料阿布德将军早就在进行军事政变的准备,不然的话不会双方第一次见面就寻求谢洛夫的支持,既然这么有自信,就说明阿布德将军已经有了发动政变的实力。

    “好,不过将军!会不会有些太着急了,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卢卡妮有些犹豫的问道,他们才刚刚离开了苏丹,一旦政变失败苏丹政府肯定会想到苏联人的。

    “失败?失败了就再从苏丹军队找下一个代理人!”谢洛夫轻描淡写的说道,苏丹这种国家在政治制度上面到处都是漏洞,非洲的政变简直比生孩子都频繁,阿布德一个总司令对比那些上校、中校就敢政变的家伙应该把握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