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我珍文>修真小说>三国之玺传天下 > 第八十四章白马夜灯
    刘宇诧异地道:“清凉台那么大的位置,怎么还摆放下不灯?”

    卢灵道:“一听就知道你从未来过白马寺观灯,今夜白马寺的支谶大师(1)会率僧众在清凉台上诵经祈福,那些离得近的花灯自然得到的福分更多些。等灯会结束把花灯拿回家中,可以保佑家宅平安,阖家无灾无病。”

    刘宇暗笑,这跟他所经历的高僧开光有点相似,嘴中道:“不急,我看还没有多少人前去,咱们一定能赶上好位置。”

    卢灵瞥了一眼刘宇,用教训的语气道:“师弟,你还是见识少。洛阳城中信佛之人可不少,连天子今天都会派人送灯来。清凉台虽大,大半都被预订下了,这个时候前去也只能抢占些边边角角的位置。可惜爹爹不信佛,要不然这清凉台上应该也有卢家的位置。”

    来到清凉台,果见一片忙碌,正台摆放着法台,四周有人在扎着灯棚、灯山、灯架。正对法台有座灯山,高有丈许,占地三丈方圆,几个小黄门正指派着匠人忙碌,应该是宫中的灯山。这座灯山上至少摆放了数百盏不同样式的灯,有油灯、有蜡烛,等到夜间点亮,定然光芒大放。

    真如卢灵所说,清凉台的好位置差不多都被占据一空,他们只能在边远的角落将灯安放在地上,卢灵拉着刘宇在旁边坐下等候。刘宇看看天色,道:“最少还要一个时辰才会天黑,这里风大,坐在这里干等吗?”

    卢灵笑道:“求佛要心诚,我们这块地避风,再说不看着被别人占了去怎么办?”

    刘宇无奈,只得与卢灵一起等候。

    卢灵扫看着四周,笑道:“幸亏我们来得早,再晚半个时辰,就只能摆在台阶上了,那便连站都没地方站了,灯只能捧到手上。”

    刘宇四处张望,脑中闪过崔七妹娇俏的模样,不知道崔家在清凉台上有没有灯。

    人越聚越多,争位之时免不了发生。比权势、比财力、比拳头的世俗恶事在这佛门清静地上演,刘宇冷眼旁观,心中感慨万分。

    不想惹事,偏生事要上门。

    鸿都门学的高恬带着几个人,手中拿着彩灯找寻空地。清凉台上已满,高恬一眼就看到了刘宇。高恬对身旁人低语几句,带着人朝着刘宇走来。

    卢灵也发现了高恬等人,转头故做不见,与刘宇说话。高恬等人走近,在两人身前站定揖礼,卢灵和刘宇不好视而不见,与高恬等人相对揖礼。

    “卢兄弟,你们往里面挪一挪,空出点地方让我们放灯。”听似商量却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出,有人不等卢灵答应便弯腰想动手挪开刘宇的莲花灯。

    刘宇迈前一步挡在灯前,道:“此地没有空处,你们另择别处。先到先得,这样的道理不懂吗,枉你也读圣贤书。”

    那人身强力壮,高出刘宇大半个头,横着肩膀向刘宇撞来,口中笑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岂不美哉。”

    这是欺上门来了,刘宇脚步站稳,身形后撤,避开肩撞。等那人前撞之势消竭,准备收回时拧腰发力,以肩相迎,借势顶出。那人立脚不住,跌跌撞撞地向后退去,直到撞上栏杆才立住脚。

    高恬本来惹事,当即怒喝道:“不让便不让,怎么还动手打人,太学生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大伙一起讨回公道。”

    五个鸿都门生一拥而上,拳头飞舞。读书人打架,也如村夫。

    注(1):支娄迦谶,简称支谶,贵霜帝国佛教僧人,本为月氏国人。东汉桓帝末年(公元167年前后)从月支来到洛阳的佛经译师,最早将大乘、小乘佛教典籍翻译成中文(167年-186年)。他通晓汉语,除了独自翻译而外,有时还和早来的竺朔佛合作。译籍基本上属于大乘,内容广泛,“般若”学说为统治者所接受,深入平民,成为汉晋南北朝时的显学,后不知所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